尋餐提示:創(chuàng)業(yè)有風險,投資需謹慎 備案號:蜀ICP備2021016936號-3
版權所有:尋餐網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
尋餐網公眾號
尋餐網微博
做生意肯定要賺錢的,但利潤率越高可能你的處境就越危險。這也是為什么海底撈、西貝的利潤率很低卻能做大的原因。
1頭部餐飲品牌都不追求高利潤率
今年4月份,雷軍在發(fā)布會上說的一句話被瘋傳。他宣布:“小米硬件稅后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會超過5%。”
在內部信中,他這樣解釋原因:大眾消費商品主動控制合理的利潤將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。
任正非也曾表示:我們公司經營目標不能追求利潤最大化,我們所有薪酬、經營的指導方針不能追求利潤最大化。“利潤最大化實際上就是榨干未來,傷害了戰(zhàn)略地位。”
不盲目追求暴利,而是進行合理的利潤管理,餐飲業(yè)的大佬們似乎也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。
海底撈董事長張勇很早就給自己設置了一個門檻:賺的就是最后一點點,前面的都是支付給員工,支付給供應商,支付給稅收。
“我就是要拿出一部分利潤,分給兩撥人,一撥人是顧客,另外一撥就是我的員工。所以才能看到,在海底撈,有那么多的‘便宜’可以占,所以才能看到,海底撈的員工住著那么漂亮的宿舍,有那么好的、其他的企業(yè)沒有的待遇。”
張勇說,雖然這樣的福利和員工激勵制度讓海底撈的利潤率縮水很多,但他覺得這些錢花得值當。“我一定考慮的是在未來賺更多的錢。如果想讓一個企業(yè)變得強大,得看有沒有能力把員工凝聚到一起,有沒有能力去保證顧客的滿意度。這樣才能保證我們長久的利潤。”
“高成本、高費用創(chuàng)造的高營收,并不代表利潤高,其中的錢是被耗掉了,在人工、食材、咨詢、設備等各方面把利潤吃掉了。”西貝餐飲創(chuàng)始人賈國龍如是說。
“總想著取暴利,越大越不可能。我們的模式是高成本推動的高營收,取得合理的利潤。”在一場內部會議中,賈國龍這樣說道,西貝靠這個模式,從臨河開始到現在,走到了中餐的前列。
2低利潤率背后是極致性價比是核心競爭力
企業(yè)的利潤率為什么不是越高越好呢?因為利潤高并不能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,尤其對于大眾連鎖品牌來說。
云味館創(chuàng)始人遲煥濤說,利潤高的話
第一,建立不起行業(yè)壁壘,比如你的毛利比較高,很賺錢,那在你所在區(qū)域內,你的競品就可能用降低利潤的手段攻擊你,實現彎道超車。
第二,如果一個餐企毛利高,那就意味著它并不是極致性價比,暫時或許賺錢,但市場這只無形的手會潛移默化調節(jié)競爭關系,消費者慢慢就會發(fā)覺你貴了,從他的心智選擇中把你排除掉。我們經常說市場在哪里?市場其實就在消費者的心智。
也就是說,我們探討餐企的利潤率要保持在一個良性發(fā)展區(qū)間(這是大眾連鎖的邏輯,如果做小眾個性餐廳不在此列),背后的本質其實是極致性價比。
幾乎所有的大眾連鎖企業(yè)無一例外都是在做極致性價比。遲煥濤舉例說:“比如在胡桃里,一兩百塊錢就能喝到很不錯的酒;比如深圳79號漁船,雖然人均150元也不低,一年一個店營收幾千萬,但象拔蚌、波龍一斤才賣80多元,性價比是非常高的,包括喜茶做的也是性價比。”
一組數據也可以體現海底撈的高性價比:2015年,海底撈的人均消費在 91.8 元,2017 年人均消費為 97.7 元。這意味著,吃頓海底撈,平均每人只比前幾年多花5塊9,可能每個人只為它的增長少吃了半份圓生菜。
而極致性價比背后,則是這個企業(yè)具有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,或許是供應鏈方面,或許是加工制造方面,或許是坪效、人效等方面的優(yōu)勢,這個核心的東西才能使它領先于對手。
海底撈的坪效非常高,年均坪效約為2.5萬元/平,但人工成本占比將近30%,因為海底撈就是靠服務來增加黏性以此引流的;而商業(yè)地產會給它較低的溢價,所以它的物業(yè)租金成本能低至3.9%。
3餐企合理的利潤率到底是多少?
王石說過一句著名的話:“萬科超過25%的利潤不做。”
這是他整理萬科8年貿易記錄之后做出的選擇。他意識到,“市場不可能(持續(xù))暴利,暴利是一定要懲罰你的。”
那么,餐飲業(yè)合理的利潤率是多少呢?
“毛利率必須要控制在一個科學的區(qū)間。比如,我們一般是在60%到63%。”本味鮮炒雞創(chuàng)始人李少輝說,低于60%不行,一定是損耗高了,你要查找都是哪個環(huán)節(jié)產生浪費,出現跑冒滴漏了。”
高于63%也不行,一定是存在偷工減料了。“這種行為最要不得,屬于貪小便宜吃大虧,你要保證出品的穩(wěn)定性,顧客體驗的穩(wěn)定性。”
總之,毛利率絕不是越高越好,必須穩(wěn)定在一個合理的區(qū)間,在開源節(jié)流保生存和穩(wěn)定品質求發(fā)展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。
數據顯示,2015年到2017年,海底撈凈利潤率分別為7.1% 、12.5%和11.2%。
知情人士告訴筆者,西貝的凈利一直維持在10%左右。
樂凱撒助理總裁代昌茂認為:發(fā)展階段不同,經營品類不一樣,競爭環(huán)有差異,每個企業(yè)都有自己不同的答案。 “有夢想的企業(yè),都應該會‘從長計議’,讓利于消費者(超值體驗),讓利于內部伙伴(高薪酬福利),讓利于品牌(高品牌投入),從而保持低利潤率。”
筆者做了一個小調查,基本觀點是,業(yè)態(tài)不同,區(qū)域不同,它的利潤率也不太相同,比如外婆家這種快時尚餐廳,毛利或許只有55%,但它能夠做到比較大的規(guī)模,常規(guī)的快餐,毛利普遍在60%-70%之間。
湊湊火鍋CEO張振緯告訴筆者,利潤率并不是越高越好,必須合理,否則常常會陷入殺雞取卵的狀態(tài)中而不自知。“品牌需要明晰核心竟爭力,同時審視自身的價值鏈,經過測算得到屬于自己的合理利潤區(qū)間。”
4如何保持合理的利潤率?看看海底撈和西貝的做法
一個企業(yè)只有讓錢動起來,進行有效投入,有計劃、有重點地把錢投入到供應鏈、員工管理和培訓、門店升級、團隊建設等方面。自然而然,它就能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壁壘。也才能發(fā)展得更好、更穩(wěn),未來賺更多的錢。
比如海底撈,2017年的營收中,員工成本達31億元,員工平均年薪約6萬元,能看出在同行中處于領先水平,也印證了張勇的話,“先把錢花到顧客和員工身上,才能保證長久的利潤。”
據了解,海底撈為員工租住的房子全是正式住宅小區(qū)的兩、三居室,且都有空調;還有專人負責保潔、為員工拆洗床單……光是員工的住宿費用,一個門店一年就要花掉50萬元人民幣。
西貝的利潤也都花在了人身上。“大多數競爭對手是能省就省,西貝是你省你的,我花我的。”
賈國龍說,西貝的費用全部是對未來投資,一是投資團隊建設,很少有餐飲企業(yè)一年投入幾千萬用于團隊學習成長;二是投資基礎管理、食品安全等。“去看看星巴克、麥當勞,沒有一個國際大牌不是這樣投入的。”
2016年,西貝獨創(chuàng)了“裁判制”,賈國龍說,那一年多支出了3000萬。
2017年,西貝的營收達40多億元,其中公司的培訓費用超過1個億。這個數字還不包括付給咨詢公司的4000萬定位、咨詢費。
2018年,在西貝年會上,員工的年終獎一共發(fā)出去7000萬。賈國龍當場宣布,每年拿出自己50%的分紅作為公司“喜悅獎”獎金,明年要發(fā)1.2個億。
今年,西貝在團隊建設方面的投入還會更多。
湊湊CEO張振緯認為,一般企業(yè)經營談到利潤時,已經進入了成長及成熟的階段,而利潤的考慮更挑戰(zhàn)企業(yè)資源的精準投放,以免造成資源錯位。
上一篇:它何以成為世界第一餐廳